黄帝内经

最后更新于:2020-03-04 19:20:13

手机用户请点击“ 左上角菜单按钮 ”查看书本目录。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现在的《黄帝内经》电子书版本众多,我选择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进行编排、整理,附带“白云出岫”的原文朗读,以便大家阅读、学习。尤其用了一个较为简洁的风格展示给大家,无论你是使用电脑、平板还是手机,都可以轻松查阅。如有文字错误,请来信告知,将会尽快修正。

——缙哥哥

  这个版本的《黄帝内经》电子书,每篇文章都有原文朗读,是白云出岫在工作之余,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的,由于朗读时是以《通解白话黄帝内经》中的原文部分为依据的,而这个版本中,本身就有一些印刷错误。加上并不是对每个字都查证过读音,因此难免会有误读。请各位热爱中医的师友协助,如果听到误读,来信告知:baiyuncx@163.com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修正。

白云出岫 2006年3月


目录导航

素问灵枢
  1. 上古天真论
  2. 四气调神大论
  3. 生气通天论
  4. 金匮真言论
  5. 阴阳应象大论
  6. 阴阳离合
  7. 阴阳别论
  8. 灵兰秘典论
  9. 六节藏象论
  10. 五藏生成
  11. 五藏别论
  12. 异法方宜论
  13. 移精变气论
  14. 汤液醪醴论
  15. 玉版论要篇
  16. 诊要经终论
  17. 脉要精微论
  18. 平人气象论
  19. 玉机真藏论
  20. 三部九候论
  21. 经脉别论
  22. 藏气法时论
  23. 宣明五气
  24. 血气形志
  25. 宝命全形论
  26. 八正神明论
  27. 离合真邪论
  28. 通评虚实论
  29. 太阴阳明论
  30. 阳明脉解
  31. 热论
  32. 刺热
  33. 评热病论
  34. 逆调论
  35. 疟论
  36. 刺疟
  37. 气厥论
  38. 欬论
  39. 举痛论
  40. 腹中论
  41. 刺腰痛
  42. 风论
  43. 痹论
  44. 痿论
  45. 厥论
  46. 病能论
  47. 奇病论
  48. 大奇论
  49. 脉解
  50. 刺要论
  51. 刺齐论
  52. 刺禁论
  53. 刺志论
  54. 针解
  55. 长刺节论
  56. 皮部论
  57. 经络论
  58. 气穴论
  59. 气府论
  60. 骨空论
  61. 水热穴论
  62. 调经论
  63. 缪刺论
  64. 四时刺逆从论
  65. 标本病传论
  66. 天元纪大论
  67. 五运行大论
  68. 六微旨大论
  69. 气交变大论
  70. 五常政大论
  71. 六元正纪大论
  72. 刺法论
  73. 本病论
  74. 至真要大论
  75. 着至教论
  76. 示从容论
  77. 疏五过论
  78. 征四失论
  79. 阴阳类论
  80. 方盛衰论
  81. 解精微论
  1. 九针十二原
  2. 本输
  3. 小针解
  4. 邪气藏府病形
  5. 根结
  6. 寿夭刚柔
  7. 官针
  8. 本神
  9. 终始
  10. 经脉
  11. 经别
  12. 经水
  13. 经筋
  14. 骨度
  15. 五十营
  16. 营气
  17. 脉度
  18. 营卫生会
  19. 四时气
  20. 五邪
  21. 寒热病
  22. 癫狂
  23. 热病
  24. 厥病
  25. 病本
  26. 杂病
  27. 周痹
  28. 口问
  29. 师传
  30. 决气
  31. 肠胃
  32. 平人绝谷
  33. 海论
  34. 五乱
  35. 胀论
  36. 五癃津液别
  37. 五阅五使
  38. 逆顺肥瘦
  39. 血络论
  40. 阴阳清浊
  41. 阴阳系日月
  42. 病传
  43. 淫邪发梦
  44.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45. 外揣
  46. 五变
  47. 本藏
  48. 禁服
  49. 五色
  50. 论勇
  51. 背腧
  52. 卫气
  53. 论痛
  54. 天年
  55. 逆顺
  56. 五味
  57. 水胀
  58. 贼风
  59. 卫气失常
  60. 玉版
  61. 五禁
  62. 动输
  63. 五味论
  64. 阴阳二十五人
  65. 五音五味
  66. 百病始生
  67. 行针
  68. 上膈
  69. 忧恚无言
  70. 寒热
  71. 邪客
  72. 通天
  73. 官能
  74. 论疾诊尺
  75. 刺节真邪
  76. 卫气行
  77. 九宫八风
  78. 九针论
  79. 岁露论
  80. 大惑论
  81. 痈疽